養豬“干貨”,不懂就看看
1、豬的小腸是吸收營養的,大腸是吸收水分的。
2、母豬最適宜的溫度是16度,而小豬適宜28~30度。母豬怕熱,小豬怕冷,低于這個溫度小豬就極易拉稀,尤其是未斷奶小豬。
3、母豬體溫:38.5℃以下,母豬亞健康;,母豬健康;39.6℃以上,母豬亞健康。
4、育肥豬要驅兩次蟲,分別是40-60斤和90-120斤各一次,如果夏季豬一直有呼吸道疾病,很可能就是肺上蟲沒有驅到位,用“驅蟲藥”試試效果很好使。
5、生產工藝是個寶,吸收和利用率的是組方的靈魂。
6、科學辨真假:國家規定水針劑打二維碼最小包裝是盒,以盒為最小單位記。5-20毫升的水針瓶標簽太小,打不上二維碼,國家不要求,但在包裝盒上一定要加上。
7、養豬有干喂、稀喂和干濕喂三種方法,哪種方法更好呢?
干喂:豬吃進飼料時,要用很多的唾液浸濕飼料,這種方法對胃有損傷,也易導致飼料飛濺造成不必要的浪費。
稀喂:看起來豬吃得很飽,其實吃進去的大部分是水,而水分過多,會對豬的生理功能造成影響:
(1)吃進胃內的飼料得不到相互摩擦,影響豬的消化及吸收。
(2)飼料在胃內停留時間過短,排泄快,消耗熱能多,影響豬的生長。
(3)豬的胃液、唾液被沖淡,不能充分發揮酶的作用,不利于豬的消化,降低了飼料的利用率。
干濕喂:經過實踐驗證,我們認為干濕喂法最好,能提高飼料利用率,收益會更大。提前2-4小時將飼料浸泡,豬吃飼料時已軟化可口,吃的飼料多,唾液、胃液更能起到很好的作用,促進消化,使豬生長更快。
8、問豬病,不怕煩。
一體溫;二采食;三糞便;四多大豬;五做過啥苗;六用過啥藥;七用藥多長時間了等等。注意,您的每一個信息,都在為您的判斷加分,